体检指南
癌症会传染吗?

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,与癌症有关的病毒和细菌极有可能在家族间传染。
据国际抗癌联盟数据显示:全球每年被确诊罹癌症的人数达1200万,其中约20%的病例归因于病毒或细菌感染!
#癌症会传染吗?
提出一个问题:感染了与癌症相关的病毒和细菌,是否一定会演变为癌?
答案为:否。
为什么呢?我们通过下文一一来解答。
感染幽门螺旋杆菌≠得胃癌
幽门螺杆菌(Hp)是一种螺旋状细菌,其生存能力极强,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,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。多数情况下,人们感染幽门螺杆菌,都是因为吃引起的。
据《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》数据显示,我国Hp感染者高达7.68亿,成人感染率约50%,儿童感染率约30%。
70%的人感染Hp后没有症状,10%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,10%~20%的人可能有急性、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等。长期感染下还会引起缺铁性贫血、慢性荨麻疹、口臭、牙周疾病等。
约90%的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。因此,WHO也将Hp列为一类致癌物!
但是,感染Hp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,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、环境因素、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感染Hp的人中患胃癌的概率不到1%,而且根除Hp可以大大降低胃癌发病率。
预防胃癌的筛查:
选择癌胚抗原(CEA)等肿瘤标志物检测、碳-13/14呼气试验、胃镜、X线钡餐、CT、磁共振等。
#癌症会传染吗?
02感染HPV病毒≠患宫颈癌
每年约有4%-20%的人乳头瘤病毒(HPV)新感染病例,我国HPV感染在筛查人群中占14%-28%。HPV感染率高低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,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-28岁,HPV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直接的皮肤-皮肤接触。
对于性活跃的妇女,宫颈至少感染一种HPV的终生累积概率可高达60%-70%。
感染HPV病毒后,由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保护,绝大部分妇女的机体都是可以自动清除病毒的,100名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中,大约有80-90人,机体都能自动清除病毒,当然清除的时间长短不同,短至几个月,长达一年、两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。
因此,感染了HPV病毒,并不等于最终就会患上宫颈癌。即便是在持续性HPV感染的妇女中,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往宫颈癌发展。
预防宫颈癌的筛查:
选择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(TCT)+HPV检测。
其他预防措施:
接种HPV疫苗
#癌症会传染吗?
03感染肝炎病毒≠得肝癌
临床研究表明,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最主要因素,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,80%的肝癌与乙型肝炎有关,但我国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率仅为19%。
我国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,占全球的30%,其中约2800万是需要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,中国约有450万丙肝患者。
不过,感染了肝炎病毒,并不等于最终会患上肝癌。
肝炎病毒重在预防,切断传播途径,养成健康卫生的习惯。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来说,配合临床医生的治疗,延缓疾病的进展,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肝硬化和肝癌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存在。
预防肝癌的筛查:
选择肝脏超声检查+血清甲胎蛋白(AFP);
建议肝癌高危易患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。
其他预防措施:
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。
#癌症会传染吗?
感染EB病毒≠得鼻咽癌
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与EB病毒高度相关。在鼻咽癌流行区域,90%以上的鼻咽癌发生都与EB病毒相关,EB病毒感染毫无疑问是鼻咽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。
EB病毒非常易感,可以通过口水、飞沫等传播,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,并终身携带,从全世界范围来看,成年人中95%以上都携带有EB病毒。
但是,EB病毒抗体查出阳性并不意味着一定得癌了。正常人群中有10%呈抗体阳性。需要进一步检查来鉴别。如果排除了鼻咽癌,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,如果EB病毒抗体持续增高,则提示患鼻咽癌或其他相关癌症的风险高。
预防鼻咽癌的筛查:
选择EB病毒抗体检测。
对于抗体阳性者,建议定期复查电子鼻咽镜。
#癌症会传染吗?
到目前为止,国际上没有任何的科研证据可以证明癌症会通过吃饭、拥抱等日常接触传染。虽然很多癌症的产生和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,但病毒、细菌能传染并不等同于癌症会传染。想要真正预防癌症发生,关键是重视定期体检。